白茶餅為什么會發(fā)黑?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(jī)訪問 手機(jī)端二維碼
一頭大象-普洱茶

白茶餅為什么會發(fā)黑?

《1》

曾經(jīng)有個段子,說一個人很黑。

然后別人采訪他,請問這位非洲朋友,你覺得福州的夏天怎么樣?

他委屈地大喊,我不是非洲來的,我是到福州以后曬黑的。

本意是吐槽福州的天氣太熱陽光太烈。但村姑陳覺得,也可以用來說明膚色的改變,是陽光的作用。

幾乎所有顏色的變化,都離不開陽光。

太陽是大自然最優(yōu)秀的變色師。

春天,他把漫山遍野變得一片綠油油。夏天是一片花花綠綠。到了秋天,一片層林盡染。冬天則是萬物枯槁。

連家里的窗簾退色了,家具舊了,也是陽光的作用。

然而,也有人提出了別樣的論點(diǎn)。

比如,說起一塊白茶餅顏色發(fā)黑,就有人說,這不是工藝不行,這是壓餅工藝導(dǎo)致的。壓餅之后的白茶,都會變黑。

(茶友來圖,發(fā)黑的白茶餅)

茶友來問村姑陳,這種說話對否?

對于這個問題,我想到了一道福州菜,叫做“蝦扯蛋”。

壓餅工藝會不會讓茶葉變黑呢?

肯定不會。

讓茶葉變黑的因素,只有一個——過高的溫度。

(茶友來圖,發(fā)黑的白茶餅)

(茶友來圖,發(fā)黑的白茶餅)

《2》

溫度會讓植物的顏色發(fā)生改變。

比如,我們買回家的青菜,放冰箱里放三天,有可能還是綠的。但放陽臺放三天,一定黃掉。

這是因?yàn)殛柵_有光照,溫度高,讓葉綠素加速分解散失,葉黃素顯現(xiàn)出來。當(dāng)植物中呈綠色的色素少了,自然就不綠了,呈黃色的色素明顯了,自然就黃了。

比如我們把青菜放到鍋里煮,煮熟之后,原本的翠綠就會變暗,變黃,成為黃綠或者土黃。這是因?yàn)闊崴募訙刈饔?,讓青菜葉片中的葉綠素溶解到了水里,葉片自然就變黃了。

比如夏天買回家的涼茶(草藥),原本是綠色的,葉片和梗都是綠的,但拿個籃子裝起來,放陽光底下曬幾天,就徹底曬干了,顏色也改變了,從原來的油綠翠綠,變成了竹青、枯綠、橄欖綠。

這就是因?yàn)殛柟獾恼丈?,陽光的過量照射,讓植物身體溫度增加,葉綠素受不了熱情逃跑了大部分,只留下小部分葉綠素和葉黃素之后,所呈現(xiàn)出來的顏色變化。

(日曬春壽眉)

(日曬寒露茶)

(日曬寒露茶)

《3》

同樣,對于茶葉,溫度也會讓它的顏色發(fā)生改變。

比如,春季白茶,在生長階段,就是它還牢牢長在茶樹身上的時候,它的顏色,是規(guī)規(guī)矩矩的綠色,那種茂盛的綠,一片春深似海。

到了茶青被采下來,攤晾了一天之后,它的綠色,就不再是原來那種綠油油的,充滿生機(jī)的綠色了。變成了稍微灰一點(diǎn)的,淺一點(diǎn)的綠色。

時間再推進(jìn)下去,到了第二天,第三天,茶青變成了茶葉,油綠變成了淡鎘綠和暗鎘綠色。

這些綠色的改變,從鮮綠變成暗綠的改變,是由溫度的影響形成的——日光萎凋,是輕柔的日光照射,茶葉容易變成好看的淡鎘綠色。而室內(nèi)萎凋,是適中的溫度改變,茶葉會變成暗鎘綠色。

只有渥堆、厚攤萎凋,才會讓茶葉變紅——過高的溫度和悶熱,讓茶葉漚到,直接生出了紅色的色素和咖啡色的色素。

這種對白茶來說毀滅性的顏色改變,可能普通級別的茶友是看不出來的,但也沒關(guān)系,在泡過十來泡之后的葉底里,就能很輕松地觀察到。

與春白茶相比,秋季白茶,在生長在樹上的時候,由于天氣炎熱,初生的芽頭,是嫩黃綠色的,芽尖還微微泛著紅。

下圖村姑陳拍的圖片,能清晰地看到,立秋之后的太姥高山白茶,氣溫比山下的茶區(qū)低4-5度的情況下,芽尖仍然微帶紅色。

到了它采下來,曬干,顏色徹底變成了五彩色。

會有這種色系上的跨越性變化,也是因?yàn)闇囟取?/p>

一方面,是它生長時天氣熱,原本就沒有儲備下像春白茶那樣大量的葉綠素。

二方面,是它采摘后加工制作時,天氣也較春季熱,故葉綠素減少得厲害,而葉黃素和葉紅素則大量凸顯或生成。綠色素少了紅黃色素多了,自然看起來就變在了一團(tuán)彩色的葉子。

但是,秋白茶如果被渥堆和曝曬后,顏色就不再是彩色了,而是單一的顏色——土黃和咖啡色,一看就是滿清十大酷刑折磨過的,生不如死的樣子。

(茶友來圖,發(fā)黑的白茶餅)

(茶友來圖,發(fā)黑的白茶餅)

《4》

茶葉的顏色,在壓餅后不會變成黑色。

但是,壓餅后的茶葉顏色,確實(shí)會有一些微微的變化。

它會微微的變黃一點(diǎn),但不會變成渥堆后那種黯淡深沉的黑色、褐色、咖啡色。

壓餅的工序,有七道:

醒茶→稱茶→蒸軟→包揉→壓制→攤晾→烘干

(圖中的裸餅是為了拍圖時示范茶餅在其中,列位看官切勿誤讀了)

在這些工序中,有兩道是有涉及到給茶葉加溫的:一道是蒸軟,一道是烘干。

蒸軟,即用高溫蒸汽,把干燥的茶葉蒸軟,以利于下一步的包揉。

由于蒸汽溫度較高,蒸的時間比較短,大約半分鐘到一分鐘,具體視茶的品類而定,銀針短,牡丹適中,壽眉較長一點(diǎn)點(diǎn)。

烘干,用的是低溫,但時間要長,慢慢烘干,烘透。并且,烘到一定時間,要停下來,讓茶餅透氣,讓烘出來的水汽自動蒸發(fā),再繼續(xù)烘。

烘干的總時長,也根據(jù)每種白茶品類的不同,長短不一。

但切忌高火快烘,這樣會破壞茶葉中的養(yǎng)分,并且還會把茶葉的顏色弄成焦黃黑色。

寫到這里,聰明的看官們應(yīng)該就看出來了。

如果是用正常的壓餅工藝,正常的火候,正常的烘干時間,正常的攤晾,是不會像前文茶友發(fā)來那塊餅?zāi)菢?,把餅壓成烏黑色的?/p>

但是,如果猛用大火烤,并且一直烤不停歇,好好的茶葉,必定會塵滿面,鬢如霜,像賣炭翁一樣,身上烏黑。

(茶友來圖,發(fā)黑的白茶餅)

《5》

答案已經(jīng)呼之欲出了。

正常的壓餅,是不會讓茶葉變黑變土黃變咖啡色的。

正常的壓餅,只會在高溫的作用下,讓茶餅的顏色,比茶葉原材料的顏色,黃一些些——高溫蒸發(fā)了小小一部分葉綠素。

但是,如果壓餅技術(shù)不到位,或者基于做舊的目的,大火烤,猛火烘,中間不?;鹜笟?,持續(xù)不停歇地折騰這些餅,那么,原來顏色正常的茶葉,壓餅后,就會變成了包公的弟弟——黑炭。

這樣的茶,內(nèi)部的組織結(jié)構(gòu)早已經(jīng)被破壞了,養(yǎng)分也消耗得幾乎怠盡。

這種餅通常都賣得很便宜,但泡出來的湯,口感都比較差。沒有清新的湯感,也沒有清芬或者馥郁的花香,湯水薄淡,也不會有絲毫韻味。

就算價格再便宜,也沒有喝的必要了。

喝一塊快接近焦炭的茶餅,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,以及多堅(jiān)強(qiáng)的腸胃。

喝品質(zhì)差的餅,不如不喝。

(茶友來圖,發(fā)黑的白茶餅)

《6》

人總是會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。

比如壓餅技術(shù)不過關(guān),壓壞了一批餅,會被當(dāng)成正常的餅來銷售,還托詞曰:壓餅后就會變黑。

這解釋,簡直無語了。

指鹿為馬這種事,做久了,自己都會以為真的是馬。

戲演太久了,妝會謝不下來的。

還是做真實(shí)的人,比較好。

至少,心里踏實(shí)。